中新网南京12月9日电 (王伟 徐珊珊)第三届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暨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8日在南京举行,院士专家为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把脉会诊”,共探新机遇和新挑战。开幕式上,江苏省智能制造工程学会揭牌。
开幕式上,江苏省智能制造工程学会揭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围绕航空发动机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向巧分析了高端装备工程科技创新能力体系、保障体系建设。她表示,航空发动机是典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现代航空发动机几乎涵盖所有学科门类。构建航空发动机工程科技创新体系,是加快实现航空动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大会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大会分别举行了第三届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暨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平行分论坛,分别是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与装备论坛、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论坛和复合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指出,近年来,南航持续深化开放办学、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开放共赢,不断加强校企校地战略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以南航国际创新港为牵引,以国家级创新机构、校地研究院等为支撑的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本次大会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联盟、“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南京长江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协办。(完)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在历经超30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后,当地时间8日晚,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等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临时协议,其中包括如何监管聊天机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系统。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表示:“历史性的!随着今天围绕《人工智能法案》政治协议的达成,欧盟成为第一个为人工智能使用设立明确规则的地区”。
他还说,“《人工智能法案》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也将成为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助推器。”
报道称,未来几天有关方面将讨论细节,这可能会改变最终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路透社及法新社称,该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彭博社报道称,该协议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将严格禁止“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有目的地操纵技术、利用人性弱点或根据行为、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等进行评价的系统等。
该草案还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对其算法保持人为控制,提供技术文件,并为“高风险”应用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每个欧盟成员国都将设立一个监督机构,确保这些规则得到遵守。 【编辑: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