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2月9日电 题:印尼留学生洪婉晴:雅万高铁给家乡带来很多便利
作者 王鹏 何芦恒
“印尼和中国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也希望把中医知识带回国。”近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洪婉晴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因为对中医的喜爱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发展与繁荣后,迫切希望学成之后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图为洪婉晴在图书馆。金冠池 摄
今年28岁的洪婉晴2017年来到中国,如今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位在廖内群岛华人区长大的女孩,从小就接受了很多中医药知识。在她的记忆里,妈妈根据中医理论制作的药膳是非常美味,“枸杞炖鸡汤、八珍炖鸡汤等等,从小我就对中医感兴趣了,觉得中医很神奇”。
自从决定来中国学习,洪婉晴获得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虽然在华人区长大,但她接触最多的是闽南语,来中国必须从头学习汉语。2017年,她首先在山东大学学汉语,努力的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通过了汉语能力测试,随后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继续学业。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觉得这里很发达。”洪婉晴告诉记者,比如在交通方面,自己长大的城市没有地铁,而中国很多城市不仅有地铁,还有高铁,“交通又方便又便宜”。中国早已普及的手机支付更让她惊异,“印尼还是使用现金和刷卡,但是中国可以手机扫码支付、刷脸支付,又方便又安全”。
来到中国之后,洪婉晴趁着课余时间前往各地游历。她喜欢爬山,对泰山、峨眉山、西岭雪山印象深刻,最喜欢的是成都西岭雪山,“印尼没有雪,这里四季分明,雪特别好看!”中国旅游景点的完善设施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爬山都有索道,印尼的山上索道比较少,需要走路”。
图为洪婉晴在校园读书。金冠池 摄
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生活在成都的洪婉晴自然也有些许不适应。在她看来,学习中文已经很难了,成都的很多同学平时还会用四川话来交流,对她来说“又新奇又困难”,不过现在她已经可以听懂50%的四川话。
在灿烂的中国文化中,洪婉晴最感兴趣的是各种丰富的节日。“在印尼我们也有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但当时我并不太懂节日背后的文化,”她笑着说,来到成都后深度融入本地文化,学习了很多历史,更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有趣。
图为洪婉晴在教室学习。金冠池 摄
课余生活中,洪婉晴喜欢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闲逛,也就此意识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很快。刚来成都时,成都地铁还没有那么多线路,如今地铁线路越来越发达,“去哪里都很方便”。她还特别喜欢成都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对我们学生来说特别方便”。
在洪婉晴看来,如今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关系越来越密切。雅万高铁、泗马大桥、莫罗瓦利工业园……她一口气给记者举了很多例子。“尤其是雅万高铁通车后,我们去万隆很快,大概45分钟就到了,以前开车要三到四个小时,中国高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我相信因为有了‘一带一路’的联系,印尼会像中国一样发展得更好。”谈及未来,洪婉晴说,自己计划毕业后回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开一家诊所,并计划做一名教师,“印尼还缺乏很多中医人才,我希望能把在中国所学的中医知识带回印尼,把中医知识推广给印尼人民。”(完)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钱姣姣 杨丽)“穿上汉服,我才真正来到了中国!”“我在中国吗?是不是又去了别的国家!”来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的唐一泓兴奋地向记者分享她在中国的经历,22岁的唐一泓现如今在北京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今年是她在中国的第五个年头。
“没想到我会出国留学”
谈及为什么会来中国留学,唐一泓回想起当初的选择,也觉得很诧异。18岁时的唐一泓原以为她会在土库曼斯坦的一所大学读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后顺其自然地进入银行工作。但是偶然间,她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物流管理专业在土库曼斯坦非常流行,敏锐的她萌生出一个想法,“如果我现在学习物流管理专业,那以后会非常好找工作!”
看似一时兴起的想法却有着理性分析的支撑。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北部和东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与阿塞拜疆、俄罗斯相望,南邻伊朗,东南与阿富汗交界。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沟通了中亚、中东、南亚与高加索地区,同样也是中国通往南亚、中东、东欧等地进出口市场的走廊,还连接着中国与里海。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的商品经由这里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唐一泓认为,土库曼斯坦和中国在物流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北京交通大学的物流学科是我国物流领域的著名学科。就这样,在多方考量下,唐一泓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开启她的求学之路。
“来到中国,我很幸福”
来到中国后的唐一泓,除了学习,她还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
在“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活动中,唐一泓第一次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服装——汉服。精致的盘发和华丽的服装让她感觉自己就是中国人。“穿上汉服,我才真正来到了中国。”唐一泓感慨道。
唐一泓身着汉服 受访者供图
除了北京,唐一泓也“打卡”了许多其他的中国城市。
在贵州,她领略了民族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上海,时尚和国际化的都市化气息让她兴奋不已;在青海循化县,她惊叹地发现这里有人会说土库曼语。“想家的话,我一定会再去内蒙古。”唐一泓对内蒙古的食物念念不忘,这里不仅能尝到和家乡味道一样的酸奶,还有家乡没有的咸奶茶,直到现她仍在网购内蒙古的咸奶茶。今年,唐一泓还体验了一把淄博烧烤,人们聚在一起围炉夜话的氛围与烧烤散发出的迷人烟火味,都让她无比放松和沉醉。
在她眼中,去过的每一个中国城市都是不同的存在,唯一相同的是,每当她来到一个新的城市都惊呼自己是不是又去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来到中国,我很幸福”唐一泓开心地说道。
图为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撒拉族历史文化地标骆驼泉内,唐一泓(左一)和当地讲解员合影留念。 马铭言 摄
已经大四的唐一泓决定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深入钻研物流管理专业,将所学应用于家乡建设。
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让她感受到科技与环保的双重力量,她也希望中国和土库曼斯坦能在贸易上加强合作往来,能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带”回国。
“回国后,我想开一家自己的物流公司。”谈及未来,唐一泓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