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在历经超30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后,当地时间8日晚,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等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临时协议,其中包括如何监管聊天机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系统。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表示:“历史性的!随着今天围绕《人工智能法案》政治协议的达成,欧盟成为第一个为人工智能使用设立明确规则的地区”。
他还说,“《人工智能法案》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也将成为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助推器。”
报道称,未来几天有关方面将讨论细节,这可能会改变最终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路透社及法新社称,该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彭博社报道称,该协议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将严格禁止“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有目的地操纵技术、利用人性弱点或根据行为、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等进行评价的系统等。
该草案还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对其算法保持人为控制,提供技术文件,并为“高风险”应用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每个欧盟成员国都将设立一个监督机构,确保这些规则得到遵守。 【编辑:管娜】
近日,一名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完成“补心”手术后恢复良好,在湖北武汉复查时发现,植入瓣膜存在新生细胞生长。
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生物瓣膜易钙化衰败,儿童瓣膜材料选择少且无法生长,是心血管领域一直以来未突破的难题。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主研发出我国首个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且具备自我生长与重塑能力的新型细胞化瓣膜。
5月29日,该项技术首次进入临床,为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补心”手术。12月7日,院方对患者进行了心脏彩超及PET-CT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人工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这意味着,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在患者体内已构建成功。(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倪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