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12月9日电 (董晓斌 王婷婷)随着GI4013全货机航班8日22时02分从河南郑州飞抵湖北宜昌,三峡机场首条全货机定期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湖北省首个开通全货机定期航线的支线客运机场。
三峡机场工作人员卸载首批进港货物。董晓斌摄
三峡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已开通69个国内航点、16个国际和地区航点,是辐射鄂西、湘西、渝东等地的重要区域性机场。今年7月,三峡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口岸验收。
宜昌往返郑州定期货运航线每天执飞一班,单程最高载量可达20吨,该航线定期执飞后预计可实现年货运吞吐量1万吨。此次首航航班进港主要装载郑州至宜昌的食品、化工产品、汽车配件,出港搭载宜昌至郑州的食品、快件、工厂货以及经郑州中转的出口货物。
三峡机场首条全货机定期航线正式开通。董晓斌摄
三峡机场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程岑表示,航线开通后,将有效填补三峡机场客机腹舱运力不足的短板,为宜昌特色品牌农副产品、医药产品、制造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有力的航空物流链支撑。
广东薛航集团董事长薛建美说,未来会持续加大宜昌航空物流的市场开拓力度,为三峡机场嫁接全链条、多方位的资源,进一步丰富机场的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网络,推动宜昌更好融入国际大通道。
地处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的三峡机场(资料图)。王婷婷摄
近年来,宜昌市以三峡机场为载体,积极发展临空经济,湖北省也已明确将三峡临空经济区作为宜昌市加快建设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
三峡机场总经理徐佐强表示,全货机航线的运行也将吸引湖北荆州、荆门、恩施等周边货物到该机场集散,进一步放大宜昌物流枢纽辐射效应。下一步,三峡机场将持续提升全货机航班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丰富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网络布局。(完)
中新网厦门12月9日电 (记者 杨伏山)福建省首个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9日在厦门揭牌成立。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9日成立。中新网记者杨伏山 摄
由建发合诚(603909)发起成立的该技术研究中心,由国内钢结构知名专家共14人组成学术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建发合诚、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路桥百城”)三方共建,旨在推动中国钢结构技术对国际一流水准的追赶与超越,助力行业向安全、长寿、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周绪红教授,建发合诚副董事长黄和宾共同为该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 摄
据介绍,该技术研究中心专业从事特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及相关基础设施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整合了国内外钢结构及桥梁领域的产学研顶尖力量。
钢结构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已逐渐成为现代桥梁、建筑和工程领域的主要结构形式,在越来越多的新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大量在役的工程项目面临结构“老龄化”与服役条件恶化的挑战,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亟待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
两者都对与之相配套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NDT&E)产生迫切的市场需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抢占相关市场,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推出各类行动与计划。
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中国在钢结构领域的相关技术已经取得飞速发展,但在创新设计理念、耐久性、高性能材料、软件、装备、标准规范、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制约了行业向安全、长寿、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在钢结构的在役检测、健康监测、状态评估、安全评价、资产管理、智能化维护管养一体化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装备、新的管理软件的研发以及专业人员培养和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呼应了中国特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结构等钢结构工程不断增多的市场需求,也顺应了钢结构“全寿命周期建管养测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潮流。
其中,作为发起方、负责中心日常运作的建发合诚,近年来在钢结构检测方面积累了大量项目经验,特别是翔安大桥、龙岩大桥、厦门新体育中心等项目,树立了“合诚检测”的品牌形象。
第一共建方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工程专家周绪红团队提供技术与科研支持;第二共建方路桥百城作为厦门市属工程投资与建设平台,负责厦门市已建与将要建设的一大批重大钢结构工程项目的代建与管理工作。
据透露,该技术研究中心的目标是结合重大工程项目逐步打造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完)